五一假期,中国人听闻了两桩好人好事——如果不是因为各自非议如影如形,故事会更加完美。 首先是两位年轻消防员的牺牲。 5月1日,上海一高层居民楼突发火灾。根据上海消防局官方微博账号傍晚发布消息,“扑救中,两名消防员受热气浪推力影响,从13楼坠落,抢救无效牺牲...钱凌云,1991年生;刘杰,1994年生,同属徐汇消防支队关港中队,2012年12月入伍,上等兵警衔。” 而之所以这场悼念能够达到两年前纪念“最美司机”吴斌时的规模,同样是因为出现了对生命最后一刻的影像记录。当晚19时前后,东方早报下属微博账号两度含泪贴出《上海90后消防员的最后瞬间》:“这是今天火灾现场目击者提供给早报记者的一组图,记录了从住宅着火、消防战士到场救火、两位消防战士被轰燃和热气浪掀出、最后坠落的整个过程。让人难受的是,在从13楼坠落的那一刹那,两位年轻的消防员互相拉着彼此的腰带。年轻的英雄:钱凌云、刘杰,走好!” 东方网稍后补充细节:“王先生和其他众多小区的居民眼看着两名参与扑救的消防队员从起火的13层窗口摔出,直直跌落到2楼平台上。据现场另一名目击者称,其中一名牺牲的消防队员似乎是失去了重心,突然从窗口处探出身;另一人可能是想伸手去拉,结果同样失去了重心,最终双双坠楼。” 自此,拍下了钱凌云和刘杰从高空跌落瞬间的图片,点燃满屏烛光。 @头条新闻进一步发掘出了钱凌云的微博账号,愈加催人泪下:就在半个月前的4月15日夜间,这位未脱稚气的小伙子还曾用标准的90后自拍姿势望向斜上方的手机镜头,并贴出自己所获荣誉证书,感慨“这一年真的不容易,还有大半年!坚持住呀”。 小伙子没能坚持住。 人们涌向钱凌云原本只有寥寥可数关注者的微博页面,向他送上哀荣。一年半前,他曾经哀叹“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两年前,他还有过另一段留言:“今天一睁开眼,我就在想,人死了会不会就像回到了梦中一样吗,依然存在,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那现在醒来的我会不会也是在一个梦中呢。” “兄弟,没路了...没事!拉着我的手...”——这是成都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账号从千里之外向生死之交送来的礼赞,虽是虚构台词,却仿似催泪弹,把这一夜的悼念推向高潮。 次日出版的上海本地报纸,为钱凌云和刘杰隆重送行。文汇报头版就是用了“兄弟,拉住我的手...”作为大字标题,记录跌落瞬间的现场图片更占据新闻晨报近半封面,而首发这张照片的东方早报则把镜头对准一件写有钱凌云名字的制服衬衣,宣告这是“劳动节殉职”。 昨天出版的人民日报,除了用《生死相携一瞬间》刻画“最后那一刻的手足情深,那一份生死相依的兄弟情”,还将为此配发的评论《烈火青春诠释时代价值》提升至头版:“那一道生命弧线,让无数人感动落泪。拨动心弦的,是两位90后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更是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正如上海消防在官方微博中所言,赴汤蹈火、攻坚克难是不变的英雄本色,勇往直前、生死无惧是传承的历史使命。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两个年轻人以烈火青春,诠释责任与担当。这又何尝不是整个社会应有的精神?” 然而,在满屏“英雄走好”的送别声中,@翟春阳发出了不合时宜之问,“这样的牺牲是必须的吗”:“又有两名消防官兵牺牲,他们将成为烈士。我一直认为,消防与官兵不应该连在一起,连在一起,就是要让官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消防是一个技术活,技术需要积累。而官兵往往是入伍才一两年的新兵蛋子,过了两年就退伍了。而且无论如何,生命安全应该放在财产安全之前。” @叶恭默的批判更加尖锐:“俩消防兵牺牲,给他们的亲人带来了终生难以平息的伤痛。此国廉价驱使普通士兵,每有牺牲,无限拔高其精神强化统治集团物的道德,补偿善后却很凉薄,口惠而实不至。消防是需要经验丰富、高度专业的公共服务,宜职业化而非军事化。将它纳入军事体制,老兵业务尚未熟练就已退伍,再让新兵冒险,非常不合理。” 这种质疑,最终化作腾讯昨日首页专题《90后消防员坠楼,教训何在》。开篇即是对@科学网5月2日所荐博客的摘引:“在新华网对两位消防员牺牲的详细报道中,如此描述了钱凌云和刘杰的坠楼过程——‘14时17分许,在疏散了楼内群众后,攻坚队员开始破拆。在过程中,现场突发轰燃,大量高温热气流和浓烟在火风压作用下,瞬间涌入官兵所在的狭窄楼道和电梯前室。水枪手钱凌云和刘杰被强大的气流推到敞开的窗口,避闪不及失去重心,从13层电梯前窗口坠落至楼道入口顶部平台。’据消防专家、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麻庭光分析,这是火灾动力学当中典型的‘回燃现象(Backdraft)’,这其实是消防员火场行动的主要危险之一。这次牺牲的两位消防战士,很有可能就是对‘回燃现象’认识不足,对冲击气流没有准备,才被推出了电梯间的窗外...本次两位90后消防员坠楼,充分反映出我国消防制度存在短板——就是兵役制消防,导致消防队员都只是服役一时的‘临时工’,缺乏足够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培训进入火场。年轻的消防战士生命因此陨落,是这一短板的直接后果。” 对比“我国牺牲消防官兵平均年龄24岁”和“美国牺牲消防官兵中位年龄达到了49岁”,这家门户强调“缺乏经验的中国消防员面临的致命风险更大”:“消防员职业化,在中国已经是长期以来就有的呼声,结果是迟迟未能推进。阻力无非就是两个字——缺钱。但若只是因为缺钱,就如此眼看着缺乏经验的消防小战士年纪轻轻就这么陨落吗?” 今晨,又有新京报以社论《让消防员不再是“临时工”》加入呼吁:“2003年衡阳大火造成20名消防官兵死亡事件之后,舆论就开始呼吁消防员职业化,目前,除了山东等少数地方在开始尝试消防员专职化之外,其他地方的消防员仍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为了给消防员更好的职业待遇和安全保障,消防员的职业化需早日提上日程。” 在有关“消防要专业化”的讨论中,@北京厨子也表现得十分踊跃。说起来,“厨子”真是一个微博话痨,在近期多起公共舆论事件中,他都全身心投入:为马航MH370刷了两个月的屏自然不用多说;内地幼童在旺角街头便溺引发骂战一事,他先是带头怒斥香港愤青,而后又因“小便变大便”而带头倒戈;而在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里,也完全没闲着,除了提议“为这两位年轻的英雄,在南京路上竖立等比例铜像”,并获上海本地媒体看看新闻网响应支持外,他还有精力全程转播“千里送心脏”之事。
りり |